好久不見周華健,朋友一聽說他要來舊金山開演唱會,早在一個月前就招兵買馬,幫大家買好了票。當我們提早下班,趕到 Bill Graham 市立音樂廳,已是人群鑽動。仔細聽旁邊等著入場的人,發覺有台、中、港不同的口音,觀察年紀,居然從歐巴桑級到幼苗都有,顯然華健大人的歌迷是不分界的。
音樂廳門口正對著舊金山市政廳廣場的光束,把氣氛襯托得好似一場奧斯卡獎的盛會。
以為華健很久很久沒有新作品了,今天第一次搜尋到華健的個人網站,讀了他在一篇布落格中,談到對今年新作品力求突破的心情,我看到一位音樂創作者認真努力的精神,比較不心庝花了昂貴的七十美元門票(這已是第二便宜的票價了;若在台北,可能可以坐到很好的位子),並且為他有這麼多海外華人的支持,而感到高興。
舞台前的貴賓席包晚餐,據說要價兩百美元,我們猜多半是用來做公關贈票的,因為有一位貴賓席的貴婦穿著大禮服被叫上台去亮相,卻一句華健的歌也不會唱,很丟臉的被觀眾噓下台。偌大的餐桌區正襟危坐的聽衆,看似在華都西餐廳聽老歌的叔叔阿姨,和樓上扯著喉嚨不停大喊「我愛你」的歌迷的熱情程度,相差甚遠。我們雖坐在三樓靠中間的座位,現場一覽無遺,但是距離舞台遙遠,華健本尊只有我的姆指高,如同看大螢幕的 MTV 轉播,少了一些 Live 該有的激昂。
睽違二十年,第一次聽華健唱現場是在三重的徐𣿬高中禮堂,他還是個新人,抱著一把吉他彈唱。之後偶而在台北星光閃閃的跨年演唱會中,聽到他現場唱過一兩首歌。舊金山再見,他帶了十多人的專屬樂團,白襯衫牛仔褲換成了鮮亮的套裝,不變的是熟悉的笑容和爽朗;有點受感冒影響的嗓子,唱到後來反而比印象中的聲音更加清亮動聽。他的每一首歌都帶出了我們在年輕歲月時的記憶,安可之後,華健接受觀眾點歌,又欲罷不能地唱了半個小時之久。
我想,能走得長長久久的歌手,除了具備有好嗓子的天份和群眾魅力之外,絕對要有對音樂的熱情和誠懇。我看到了華健擁有這些條件,希望他永遠的唱下去!
PS. 華健的個人網站有更多此行的照片和文字,點入後請按「NEWS」的「2006美國行」。
4 comments:
華都西餐廳? 在哪? 沒聽過!
妳說的我能理解,但我看許多的海外僑胞,感覺都跟台灣有些脫節...這沒有任何惡意,只是像周華健、李宗盛...還有許多許多以前的唱將,在台灣的媒體都已消失很久了,所以我真的很難感受那種興奮的心情耶!想想,我們都是媒體的犧牲者,台灣電視現在很少很少歌唱節目,娛樂節目也多是一些年輕新面孔哈拉打屁,最佳的綜藝節目應該那些令人激憤、噁心、噴飯、汗顏且不斷倒帶的新聞吧!
不同的地域當然不可能完全接軌的,我也同意台僑跟台灣「社會」(政治觀點,生活習慣...等)有所脫節。但在「演唱會」這件事上,也許妳有些不以為然,但是我們對周華健演唱會的期待,是因為我們喜歡他,不是因為他還紅不紅,這不能說是跟台灣脫節。
就像以前費翔在大陸火紅,台灣人卻覺得他已經過氣了的時候,妳覺得是大陸跟台灣脫節,還是台灣跟大陸脫節?我想這是看妳以那一邊為自我中心來看待。
聽妳說來,倒是年齡層才是主要的關鍵。例如:幾年前凌波和胡錦在台灣重唱梁祝時,依然一票難求,只是觀衆群多屬中年以上(妳能說去的人脫節嗎?);不管台灣的媒體新寵(如5566,周杰倫...) 有多紅,演唱會瘋狂的多是新的 XYZ 世代(我們不會被年輕的小孩笑 LKK 嗎?)。只是年齡不同,喜好不同罷了
至於我們這一輩,鍾愛的依然是陪過我們成長的歌手。也許周華健、李宗盛...不再是媒體的寵兒,不過他們還站在音樂人的位置上努力(他們去年還在台北開了好幾場演唱會和出 CD),仍是值得我們支持關注的。
說了這麼多(看來又可以貼成一篇 blog),對妳的意見沒有不悅,只是觀點不同;如同我對演唱會的興趣大過美食節目。
周華健哪,他還沒成名前我就"認識"他了耶,
大一,我和同學在光復南路的麥當勞,
被還在當唱片助理的他成功說服去聽滾石新人的試聽帶,說來20年了耶....
去年我也去了周華建和李宗盛的台北演唱會,
知道這個消息時我人在美國,寫了mail請姚先生去買票,跟他說"我一定要去"
雖然我實在不願意承認,但對我們這種年紀的人來說,聽"過去"的歌,除了是享受也是回憶,每首歌都能把人帶回另一個時空,那時,我們青春正盛!
親愛的粉圓,我們認識的時候,有什麼歌嗎?
茉莉花,我第一次見到華健上台唱歌已是妳"認識"他的第二年了,看來他的試聽帶市調反應不錯哦。
太好了,妳的意見支持了我上一篇的感言,只是妳在無意中洩漏了我們的年齡哦。
我想我們剛出校園認識時,S.H.E 正紅吧?!
(哈哈,這樣是不是聽起來我們才二十多歲?)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