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後一天通車,下班時的 BART 月台,擠滿了舊金山下班的人潮,每個人安安穩穩的等著下一班電車,經過一天的工作,眼光看來都有些呆滯。
我帶著些許傷感的情緒,站在月台上,默默告別一個星期的舊金山生活,和越來越熟悉的同事。忽然瞄到遠方剛從樓梯上走下來的一個東方小男生,穿過重重人群朝我筆直走過來,越走越近笑容越大。我還在懷疑他是否對我笑時,他已經走到我面前,並舉起手揮起來了。
我心裡估算是否該開口說:你認錯人了!
還是讓他自己發現認錯人,假裝要舉手搔頭,化解尷尬?
可是他站定在我面前,沒有一絲遲疑的神情,繼續地對我笑,然後對著我充滿問號的臉說:
I just want to say hi!
不知他是否心中充滿了遊客浪漫的情懷,還是受到什麼打擊?我有點膚衍地對他點個頭,便轉過頭去望向即將進台的電車。一直到我上了車,找了位子坐下來,還會警戒地用餘光瞄一下他是否在我附近徘徊。
以前住舊金山搭公車時,有時會遇到路人來攀談或搭訕。這在舊金山似乎是很稀鬆平常的:坐隔壁的乘客很容易天南地北聊起來,連家庭問題都搬出來講得好像彼此認識了很久,往往其中一方要下車了,禮貌地說聲:Nice meeting you!我才恍然大悟他們是陌生人。也許對他們來說,跟陌生人分享私人問題不但可以聽取不同意見,而且沒有後顧之憂,因為下了車,彼此就忘了你是誰。
這對在台灣保守多了的社會長大的我來說,大概是最不能適應的美國文化吧?!一方面我們從小就被教導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講話,另一方面,自己也心虛英文不夠應付。而且當我還是「年輕妹妹」時,也遇過好幾次對東方人有興趣的陌生人來攀談,想約我出去。所以當我可以自己開車代步後,對於不必再應付公車上形形色色的意外來說,真是感到大解脫。
今天出現的這位意外乘客,把我拉回多年前搭公車的感覺... 當我發現他從我背後接近,走到我座位前方時,我趕快低下頭,拒絕給他和我搭訕的機會。雖然他看起來像個人畜無害的學生,口音聽起來也有點像台灣人,但是在上班族都累得要命的安靜車廂中,我寧可不當一出聲就會引起全車注意的人。
終於熬到那個小男生準備下車的時刻,他往車門移了一步,忽然轉過身來彎下腰,在我低垂的面前揮手,並大聲說:Bye!然後頭也不回的走下車廂。
一路上,我試著解讀剛才發生的怪事,甚至懷疑是否是隱藏攝影機的惡作劇... 終其,這可能只是在我搭大眾交通工具的經驗中,又多添一筆意外罷了,但是它的確沖淡了不少我最後一天在舊金山上班的臨別傷感。
Wednesday, July 23, 2008
Tuesday, July 22, 2008
在舊金山上班:商店的信用
話說十多年前剛來西洋取經時,第一堂課老師開的書單馬上戰戰競競地去買全,上了一學期的課才知道那些貴得要死的書是「參考書」,所謂「參考」就是參觀就好,考試不考;所以很多美國學生根本不花錢買。
可是我已經買了翻一翻就好的書了,怎麼辦?第一次聽說在美國買東西,只要有收據,不問理由,是可以退貨的;那時候台灣的商店還在貼「貨物即出,恕不退還」的標語,於是半信半疑地鼓起勇氣,回去位在學校巷口的 Stacy's Bookstore 書店退。店員看了我的收據,說我的書買超過一個月的退款期限,所以他們不能退我現金,但是可以給我 "store credit"。
Store credit?
我只搞懂了店員說不退現;若是沒現金可拿,那我要「商店的信用」做什麼?
店員看我呆呆的沒反應(其實是我的人腦還在搜尋「商店的信用」代表什麼意思,幾近當機狀態),就去招呼下一個客人。我只好默默地拿回書,回家去查字典...
Credit:信用、貸款、名聲、榮譽、學分...
查了字典仍然似懂非懂,反正商店會給我個什麼東西就是了,不如換了再說,也比堆著一本用不著了的書好。作如是想,便又回去書店換「商店的信用」。結果我拿到了像這樣的一張紙:

看圖說故事的結論就是:這是一張「扺用券」!
以後可以憑劵換等值的書。
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年我退的參考書是 US $36.98元(挺貴的吧!),後來換過一次價值 US $14.02元的書(右上角有店員的計算式),扣除後又開了一張餘額 US $22.96元的扺用劵,就是上圖所示的這一張。
說了這麼多,都只是故事的背景;真正的主題現在開始:
自從我搬離舊金山後,就很少有機會再去市中心閒晃,所以 1992 年退書的扺用劵,六年後才去換了一本書,餘額一直沒用掉。本來一直藏在皮夾中的扺用卷,隨著時光恁苒,漸漸被我遺忘(從沒拿出來過,所以這一張紙仍潔白如新)。
這一次在市中心工作,無意間又經過 Stacy's 書店,才喚起了扺用券的記憶。十年後再度踏進書店,找好了要買什麼書之後,拿了這張有歷史的扺用券去換,還帶點心虛怕店員不認帳。
我先告知店員,我有一張很久以前的扺用劵,不足的金額我會付現金。
店員接過去看,很驚訝的說:
哇!真的是很久!
我說,因為我搬走很久了,所以一直沒機會用。
他看我是亞洲人,可能以為我搬離美國,還問我怎麼有機會再回來舊金山?!
結完帳還對我說:
祝妳待在舊金山愉快!
終於,花了我十六年才把一本參考書的價值分次扺用完。
我帶著一本新書回家,心裹想不管時間過了多久,該給的絕不耍賴,這真的是「商店的信用」啊!
可是我已經買了翻一翻就好的書了,怎麼辦?第一次聽說在美國買東西,只要有收據,不問理由,是可以退貨的;那時候台灣的商店還在貼「貨物即出,恕不退還」的標語,於是半信半疑地鼓起勇氣,回去位在學校巷口的 Stacy's Bookstore 書店退。店員看了我的收據,說我的書買超過一個月的退款期限,所以他們不能退我現金,但是可以給我 "store credit"。
Store credit?
我只搞懂了店員說不退現;若是沒現金可拿,那我要「商店的信用」做什麼?
店員看我呆呆的沒反應(其實是我的人腦還在搜尋「商店的信用」代表什麼意思,幾近當機狀態),就去招呼下一個客人。我只好默默地拿回書,回家去查字典...
Credit:信用、貸款、名聲、榮譽、學分...
查了字典仍然似懂非懂,反正商店會給我個什麼東西就是了,不如換了再說,也比堆著一本用不著了的書好。作如是想,便又回去書店換「商店的信用」。結果我拿到了像這樣的一張紙:

看圖說故事的結論就是:這是一張「扺用券」!
以後可以憑劵換等值的書。
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年我退的參考書是 US $36.98元(挺貴的吧!),後來換過一次價值 US $14.02元的書(右上角有店員的計算式),扣除後又開了一張餘額 US $22.96元的扺用劵,就是上圖所示的這一張。
說了這麼多,都只是故事的背景;真正的主題現在開始:
自從我搬離舊金山後,就很少有機會再去市中心閒晃,所以 1992 年退書的扺用劵,六年後才去換了一本書,餘額一直沒用掉。本來一直藏在皮夾中的扺用卷,隨著時光恁苒,漸漸被我遺忘(從沒拿出來過,所以這一張紙仍潔白如新)。
這一次在市中心工作,無意間又經過 Stacy's 書店,才喚起了扺用券的記憶。十年後再度踏進書店,找好了要買什麼書之後,拿了這張有歷史的扺用券去換,還帶點心虛怕店員不認帳。
我先告知店員,我有一張很久以前的扺用劵,不足的金額我會付現金。
店員接過去看,很驚訝的說:
哇!真的是很久!
我說,因為我搬走很久了,所以一直沒機會用。
他看我是亞洲人,可能以為我搬離美國,還問我怎麼有機會再回來舊金山?!
結完帳還對我說:
祝妳待在舊金山愉快!
終於,花了我十六年才把一本參考書的價值分次扺用完。
我帶著一本新書回家,心裹想不管時間過了多久,該給的絕不耍賴,這真的是「商店的信用」啊!
Monday, July 21, 2008
在舊金山上班:星巴克在哪裹?
今天還得到舊金山上班,正好跟也在附近的經紀公司的賈許約好,在第二街的星巴克見面簽約。
這位老兄好像總是心不在焉,本來約了中午,後來趕不回來,便改約下班後。昨天跟他說了是在靠近 Market Street 的第二街上,他重述時卻講成是在 Market Street 上。為了怕他走錯,今早還特地去看了地址,在電話中告訴他是:第二街36號的星巴克。
下班後,我準時站在冷風吹拂(是的,舊金山夏日平均溫度只有18度C)的街口等賈許,霧一陣陣飄來,他卻一直沒出現。他終於打了幾通電話過來,又問了一次地址,還問是不是在藝術大學那一條街?我說,不,是下一條。等了二十分鐘,他又打來,我問他是否迷路了?他說他已經到了。
我左看右看,就是沒看到他。
我問他是否在第二街,他說:是。
我又問他是否在星巴克門口,他也說:是。
還重覆說是在 Market 跟 Mission 中間那一段的第二街上的星巴克。
沒錯啊!這就奇怪了,難道是異度空間不成,還是他成了隱形人?!
我問他是不是 36 號?
他看了看,卻說是 79 號!
那也很奇怪啊,怎麼會在同一條街的對面開了兩家星巴克?
他還滴沽說,到底這邊有幾家星巴克啊?!
總算讓賈許看到了街名,他晃然大悟說:
原來我不在第二街!
我以為第三街再過來就是第二街,忘了中間還夾了一條 New Montgomery Street!
藝術大學就在 New Montgomery Street,明明也跟他說了是在下一條啊!
終於,賈許騎著他的橘色腳踏車出現了。
我第一句話就問他:你住舊金山嗎?
害他哭笑不得的說:
「告訴妳一個笑話,我畫過舊金山市中心這一帶的地圖呢。我還以為我熟得不得了!」
折騰了半個小時多,就為了讓我花不到三秒在一紙合約上簽個名。
任務完成時,他說得先走了,因為跟他女朋友約會已經遲到,一定會被 K。
眼看他蹬了腳踏車就溜走了,結果我走到路口時,看到他又被紅綠燈擋住,還悠哉悠哉的跟路人說話,我從他面前走過斑馬線,跟他揮了揮手,心裹覺得這個人實在很好笑,一個在舊金山騎腳車上班、生活,還自認對這個城市熟得不得了的人,居然這麼迷糊。
Wednesday, July 16, 2008
在舊金山上班:到處走走
開了一個小時多的車到舊金山,昨天停的停車場卻沒車位,管理員認得我了,張開大嘴笑說:下次再來!
為了找停車場,繞了好幾條街後,居然讓我找到一個附近最便宜的停車場,停一天只要 $15元,比一般的收費便宜了 $1–$9 元,只是離辦公室要多走幾條街。急著要進公司,老式的電梯太慢,我竟然不自量力,以為用走的比較快,結果才爬到三樓就走不動了。蹬著高跟鞋勉強撐到了七樓,我知道今天的腿鐵定麻的。
不過難得來了好久不見的舊金山,腿再怎麼累也要把握機會,在下班後去逛逛。反正停車費都繳了,停越久越划算。所以呢,跟我一起去逛逛吧:
順著 Geary St. 往下走,就會碰到到電纜車行走的 Powell St.
左拐走到 Powell St. 底,就又回到了 Market St.
這個交叉口也是電纜車的起站
從這裹看過去,左邊都是服飾店
右手邊有好幾家速食店,
不可錯過的就是這一家有名的 Pizza 老店:
Blondie's Pizza 的 Pepperoni 口味是我的最愛
又香又濃的起司味,油而不膩
不過價錢已從十多年前的 $1.75 漲到了 $3.25
店面也擴寬了兩倍,但是店內沒有座位
只能站著吃或帶走
一出 Pizza 店,門口就停了一列排班的電纜車(Cable Car)
以前不趕時間的時候,我會混在遊客中
搭著電纜車叮叮噹噹地晃到漁人碼頭的校區去上課
我一手抓著剛買的 Pizza 盒
一手忙亂地拍著電纜車時
司機從駕駛座鑽出來叫我上車去照相
其實我已經又餓又累了,趕快跟他搖搖手
司機還愛聊地說:我也想吃 Pizza
過了 Market St. 往南回去我的停車場
會經過我的學校:舊金山藝術大學
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學期時
學校才剛買下這一幢原本是銀行的大樓
當年有些暗淡的外貌
許久不見,已變得煥然一新
不止學校標誌加了顯眼的紅色
一樓也改成燈火煇煌的展示櫥窗
(同學們,懷念嗎?)
再往前走,站在學校門口往 Market St. 看
過了馬路,站在學校角落往 Market St. 回看
這一條就是介於 1st 和 2nd St. 的 New Montgomery St.
為了找停車場,繞了好幾條街後,居然讓我找到一個附近最便宜的停車場,停一天只要 $15元,比一般的收費便宜了 $1–$9 元,只是離辦公室要多走幾條街。急著要進公司,老式的電梯太慢,我竟然不自量力,以為用走的比較快,結果才爬到三樓就走不動了。蹬著高跟鞋勉強撐到了七樓,我知道今天的腿鐵定麻的。
不過難得來了好久不見的舊金山,腿再怎麼累也要把握機會,在下班後去逛逛。反正停車費都繳了,停越久越划算。所以呢,跟我一起去逛逛吧:

左拐走到 Powell St. 底,就又回到了 Market St.
這個交叉口也是電纜車的起站
從這裹看過去,左邊都是服飾店
右手邊有好幾家速食店,
不可錯過的就是這一家有名的 Pizza 老店:

又香又濃的起司味,油而不膩
不過價錢已從十多年前的 $1.75 漲到了 $3.25
店面也擴寬了兩倍,但是店內沒有座位
只能站著吃或帶走

以前不趕時間的時候,我會混在遊客中
搭著電纜車叮叮噹噹地晃到漁人碼頭的校區去上課
我一手抓著剛買的 Pizza 盒
一手忙亂地拍著電纜車時
司機從駕駛座鑽出來叫我上車去照相
其實我已經又餓又累了,趕快跟他搖搖手
司機還愛聊地說:我也想吃 Pizza

會經過我的學校:舊金山藝術大學
我在學校的最後一學期時
學校才剛買下這一幢原本是銀行的大樓
當年有些暗淡的外貌
許久不見,已變得煥然一新
不止學校標誌加了顯眼的紅色
一樓也改成燈火煇煌的展示櫥窗
(同學們,懷念嗎?)


這一條就是介於 1st 和 2nd St. 的 New Montgomery St.
好啦,繞了一個大正方形,我已經走不動了,天色漸漸黑,該回家了!再晚的話,這裹金融區的上班族回家後,市中心就像一座死城,晚上九點商店關門後,路上多的是伸手要錢的遊民,並不太安全。
只是從 Market St. 中心走到學校有五條大街,從學校再到我的停車場還有另外五個路口,恨不得可以光著腳走路,或是在十條街前就可以去搭地鐵回家... 也許明天開始我應該去搭地鐵上班,也許可以省走一些路。
路線圖(2.1英哩,約 49 分鐘腳程):
View Larger Map
進入 google 地圖,按左欄中街名旁的相機圖標,可以看到街景照片,並跟著路線去逛一遍哦。
只是從 Market St. 中心走到學校有五條大街,從學校再到我的停車場還有另外五個路口,恨不得可以光著腳走路,或是在十條街前就可以去搭地鐵回家... 也許明天開始我應該去搭地鐵上班,也許可以省走一些路。
路線圖(2.1英哩,約 49 分鐘腳程):
View Larger Map
進入 google 地圖,按左欄中街名旁的相機圖標,可以看到街景照片,並跟著路線去逛一遍哦。
Tuesday, July 15, 2008
在舊金山上班:緣起
經紀人問我,想不想接一個在舊金山的工作?


矽谷到舊金山差不多是台北到新竹的距離了,我說:太遠了,而且我只剩四天有空。
經紀人說:「剛好他們就要這四天。我給妳看這家公司 Tesser 的網站,妳考慮一下。」
我上去看了一下網站,就被他們的作品吸引。不但做了很多大公司的企業辨識系統,還做了讓我印象深刻的肯德基叔叔的新商標和店面設計。雖然通車來回加堵車快要三小時,反正只有四天,牙一咬就忍過了,還是去增長見聞吧,於是很快就答應了接這個合約。
昨天第一天上班,也是第一次在舊金山市中心的金融區上班,渡過了開長途車、到市中心找停車位、和找地址的緊張,馬上就被風和日麗的天氣、市內的繁忙交通、穿著時尚的上班族、和在可愛小閣樓的工作室環境所吸引;帶領我的藝術總監還是個體貼的帥哥,其他做設計的同事也都很年輕有型,在舊金山真是連工作都很浪漫呀!

傍晚的舊金山又開始起霧了...
正中間的白色樓房頂樓,就是 Tesser,舊式建築的門窗戶和電梯都細細長長的,很有古味;和隔壁新式玻璃幃幕大樓剛好成反比。
比起舊金山的藝術格調,矽谷人時尚感就差很多,最常見的穿著就是一件印有科技公司商標的免費 T-shirt 加牛仔褲、涼鞋,需要見客戶時,最多就是普遍的白襯衫打領帶而已;更慘不忍睹的是一件褪色夾克,配過短的淺色長褲,站著時還露出一截白襪子,曾有朋友嘲笑這一類的人是:額頭上刻了一個工程師的「工」字。

如果你看過蘋果電腦的廣告,象徵蘋果和 PC 的形象就差不多是舊金山人和矽谷人的形象對比。
很有品味的舊金山人,衣著和生活的質感很好;多半的熟男相當注重健身,即使穿橘色或粉紅色的上衣,都很賞心悅目(可惜一半以上的舊金山男人也是只愛男人)。所以說,到舊金山其中一項最大的享受就是「看人」。
只是這兩天以來,呼吸完浪漫的舊金山空氣、看過美麗的舊金山人,回到矽谷的家後,開了長途車的雙腿好似爬了一個小時的山路一般的酸痛;為了專業形象,特別穿上新買的高跟鞋上班,更讓我腳底「碰趴」,這就是我到舊金山上班的代價啊!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